私募是什么?
它是100万起投的高端理财产品,不同于1元起投的公募,私募专为高净值人群定制,也不同于投向不明的股权和信托等非标金融产品,私募是投向股票、债券、期货、期权等二级市场的标准金融产品;
它是创造财富增长的合伙生意,投资人提供的原材料是投资资金,管理人提供的生产要素是投资能力,有合理投资需求的投资人适配上对应投资能力的管理人,就开启了一个私募合伙生意;
它是激励钱生钱的委托代理关系,投资人将钱委托给私募管理人,管理人打理投资人的钱,管理人的努力动机是能让投资人的钱生钱,因为对私募最核心的激励是实现钱生钱后的超额业绩报酬;
它也是充满传奇的金融江湖,股市摸爬滚打出来的民间高手、名校毕业科班出身的公募大佬、华尔街千锤百炼的海归精英等,身怀绝技各显灵通,用各自的投资武艺书写着私募江湖生存法则......
这就是私募,它脱胎于早年股市的代客理财,阳光化于2004年赵丹阳借信托计划发行的赤子之心私募,那一年也被誉为中国阳光私募元年,2014年《私募备案办法》的正式实施让私募作为独立金融机构得到监管认可,2017年《私募监督管理条例》出台,则又进一步令私募更规范化发展...从2004年开始至今的短短18年,中国私募基金的管理规模波澜壮阔地实现了从0到6万亿的飞跃式发展,私募正成为分享中国经济成果,实现财富增长的重要载体,得到越来越多高净值人群的喜爱。
然而,或许是私募只能针对特定对象做非公开宣传的行业约束属性,又或许是私募赚钱光环本身容易产生碰撞话题,不明就里的围观群众往往热衷于消费私募圈的是非,即使真正购买私募的高净值人群对于私募的理解也往往是冰山一角。
有人说私募鱼龙混杂、良莠不齐,这可能是曾经有过的历史,是任何行业快速发展的必经阶段,但从代客理财到阳光化再到合规化,中国私募行业早已摆脱蛮荒步入规范发展,投资私募的资金安全得到了足够的监管保障,面对登记备案的9000多家私募管理人,投资者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是该如何挑选,好的私募业绩好到惊艳,差的私募业绩差到吓人,业绩的极端分化可能也让私募时常被妖魔化,但毋庸置疑的是赚钱能力强的基金经理确实更多是在私募,而找出优秀的私募也并非无迹可寻;
有人说私募不应该收取超额业绩报酬,这可能是没有领略私募魅力的人对私募收费模式一厢情愿的执念,因为超额业绩报酬的激励制度是私募的行业基石,钱生钱最稀缺的生产要素是投资能力,正因为有超额业绩报酬激励,才能吸引到整个金融市场最有投资能力的精英管理人涌入私募,更有趣的现象是,挑到好私募的客户对收费几乎没有埋怨,只有挑到差私募的客户才狂吐槽收费机制,但其实私募业绩不好本身就收不到业绩报酬,这套机制下,好私募值得付费,而差私募没有资格获得业绩报酬,所以最终问题又回到如何选出好私募了;
有人说私募只不过是管理人拿着投资人的钱去炒股而已,这可能是国内私募早期是以股票投资为主导致的认知,实际上经过这些年的不断发展,私募已经进化出更丰富的投资技能,除了传统的股票多头策略,还有依靠算法机器的量化策略、投资商品期货的CTA策略、低波稳健的套利和中性策略、穿越牛熊的全天候大类资产配置策略等等,只是由于非公开宣传的约束属性,这些赚钱的私募武器库往往更加低调。
好吧,正是因为这些,我们带着一丝小确幸来安利私募精品课了,相信这套耗时良久的课程,能帮你建立相对正确理解私募的体系,也能帮你顺从自己的投资逻辑去选择适合的私募,并知晓如何开始自己的私募投资实践之道。整套课程共分七天:
第一天,我们先理解买私募买的是什么,看透投资私募的底层理念,并建立起分析私募的初步框架;
第二天到第六天,我们每天学习一个私募策略,理解5大策略品类的投资逻辑,我们提倡看好什么就买什么,投资信仰很重要——
如果看好炒股牛人,相信他们的股市经验和投资天赋,那么选择股票多头策略;
如果看好机器决策,相信数理天才能够通过量化做出超额,那么选择量化策略;
如果看好大宗商品,认为管理期货策略更能为投资人赚钱,那么选择CTA策略;
如果看重低波稳健,不能够承受太大的风险和波动,那么选择中性和套利策略;
如果看重资产配置,认为单一资产波动太大无法穿越牛熊,那么选择全天候策略;
第七天,我们在最后告诉你私募到底应该怎么买?进行私募投资实践。
私募精品课,让我们在私募的长坡厚雪上,一起开启滚雪球之旅!